南澳牡蠣,廣東省南澳縣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
南澳牡蠣蠣殼:色澤呈翠綠色,呈近等腰三角形,左右對稱,殼長在6厘米以上,重量25克以上;蠣體:肉質飽滿、細嫩,呈乳白或灰白色,無寄生蟲;口感:鮮美、細嫩,多吃不膩,素有“海洋牛奶精品”美稱。
產地環境:
南澳牡蠣產自廣東省南澳縣,南澳縣是廣東省的海島縣,由南澳主島及附近35個小島嶼組成。
海島地處廣東省東部、閩粵交界、南海與臺灣海峽交界的海域上,有著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,海洋生物達7000多種,海島周圍的灘涂以泥和泥沙質灘涂為主,島周圍島礁的優勢種群為褶牡蠣,其次為近江牡蠣,其分布可及淺海水域。由于南澳獨特的自然環境,海洋資源豐富,海洋生物餌料多樣,為南澳牡蠣養殖生產提供充足浮游生物。 生產情況:
2005年,蠣養殖面積達2.1萬畝,占全縣養殖面積51%,養殖產量3.78萬噸,占全縣養殖產量70.4%。
截至2015年底,整個養殖基地僅吊養的太平洋牡蠣面積就達4000畝,年總產量1萬噸,產值1000萬元。
養殖技術:
苗種:來源于保護區范圍內天然采集。
采收:養殖周期9至12個月,起捕規格:殼長不小于6厘米。
環境、安全要求:飼養環境、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,不得污染環境。